由于数字藏品产业链蕴含着独特的技术壁垒,因此市场上也诞生了针对数字藏品的技术服务行业,其在广义上指的是对数字藏品从最初铸造到最终被收藏的整个链路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技术支持服务。
在服务的流程中,每一个工作层都涉及不同的技术节点,并可延伸至不同的技术细分领域。作为数字藏品的上游产业,本文主要以科普的角度针对数字藏品工作链路中所涉及的技术服务进行梳理和总结,同时探讨数字藏品技术服务领域未来的发展走势。
1.1 数字藏品工作链路
要了解数字藏品背后所涉及的技术服务,首先需要理解数字藏品的工作链路。其中包含两个核心问题,一件数字藏品是怎么形成的?它最终的去向在哪里?
事实上,整个链条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分支,都涉及了不同的技术支持。
前期策划部署:包括藏品铸造与平台搭建两大板块。藏品分为已有版权授权的藏品及自创成品。藏品需以平台发布的形式进行上链,发行站点(网页/H5/小程序/APP)是藏品铸造上链的必要条件。
上链:数字版权存证的过程,为作品进行确权存证。基于区块链协议编写智能合约,将藏品信息数据固定在区块链上,权利人能够有效固定作品权属信息。
发行:数字藏品完成铸造上链后,以系列或单一款式的形式发售在一级市场,发售产品以收藏为主,主要以定价模式销售。
多方向应用:除了提供数字藏品的资产发售等平台化功能之外,鉴于不同平台的商业逻辑,平台可以针对性地开发出不同的应用,用以吸引客户、扩大影响力从而达到其商业目的。如兑换、抽奖、盲盒、拍卖、合成等发售形式,及交易完成后所衍生的转让赠送、虚拟展示等功能。
1.2 数字藏品项目执行路径
数字藏品平台不仅是数字藏品的载体,同时也是藏品上链、发行、出售及展示的端口。目前我国仅支持符合资质的机构或企业所持有的平台发行数字藏品,除平台自身及平台签约艺术家拥有发行作品的权利,个人并不允许自行铸造NFT。
可见,数字藏品的技术服务基本由平台方(项目方)所运用,主要通过自主研发区块链技术或合作区块链公司两种形式,为项目发行提供区块链技术及流量支持,在了解执行路径后,我们便能够更好地区分不同的技术需求。
1.3 数字藏品上游技术概览
数字藏品的上游技术分为以上6大类,每一板块都囊括了不同的技术逻辑。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并不需要具备所有技术,只需在6大模块的基础下,按照各个平台的生态及功能拓展需求选择相应的技术支持即可。
2.1 数字藏品技术服务产业图谱
根据技术服务所承担的不同功能,我们可以将数字藏品技术服务产业大致分为五个类型,分别为:
区块链:支持数字藏品生成、流转、交易等行为的区块链商,数字藏品相关权属及信息均需上链存证。
平台系统基础设施:数字藏品平台建站的必要条件,由云服务器商供应,包括服务器、域名、及数据库的部署。
数藏展示:数字藏品的3D呈现技术,以三维建模及AR技术服务商为主。
平台搭建:搭建数字藏品发行售卖系统的技术服务商。
支付:数藏平台若具备售卖或交易属性,需开通第三方支付接口。
但最终,数字藏品所需要的技术服务还是集中在链与平台这两大领域,因此其所代表的的技术服务商也可以分为三大类。
区块链服务商:支持数字藏品生成、流转、交易等行为的区块链服务协议,为藏品上链存证提供API接口,当作品权属变动时,相关信息均需上链存证;
一站式数字藏品平台建设服务商:提供区块链端口资源(与链合作,直接给客户提供现成接口)及业务平台搭建技术服务。
“区块链+数藏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结合了前两者的技术,有自行开发的区块链,并提供数字藏品业务系统搭建服务。
藏品相关数据上区块链存证是数字藏品唯一性登记确权不可或缺的步骤,而业务平台除了为数字藏品提供发售渠道,亦是数字藏品上链的操作端口(数字藏品必须通过平台对接区块链接口)。
3.1 区块链服务商
在中国,超过80%的数藏平台采用联盟链作为底层区块链技术,剩下20%则依托于公链。数字藏品的发行模式、基础建设和法律问题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为与政策方针保持一致,绝大多数数字藏品选择发布于安全性上受现实社会法律约束,且具备一定去中心化程度的联盟链。
区块链服务商针对数藏平台业务提供链的标准化接口及配套智能合约,但业务平台系统需要客户另行搭建,这一类链商的规模及资质背景处于行业头部。选择这一类区块链技术服务的企业,通常对其项目背书有高要求,或是有平台技术能力。